网站无障碍 支持IPv6网络
身边榜样 <返回首页
愿作溪边最好的小树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 2016-06-28   作者: 字号: | |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那就当棵山谷里的小树,但要当棵溪边最好的小树”,这是徐玭很喜欢的一句诗,也是她二十余年如一日的真实写照。她曾荣获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公诉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老干部工作、普法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并荣记个人三等功3次。

  刻苦钻研,公诉舞台越干越精彩 

  “你能做公诉人?坐在公诉席上脚都踮不着地呢!”1992年,刚从省司法学校毕业分配至原宜春市检察院(现袁州区院)刑检科的徐玭,因体态小巧,曾被同事这样开玩笑调侃到。的确,初见徐玭,很难将她与检察二字联系起来。娇小玲珑的个子,瘦弱文静……似乎与检察机关严肃公正的高大形象相差甚远。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却对优秀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执着的追求。 

  一名优秀公诉人应具备:犀利锋利的笔杆子、能说会道的嘴巴子,敏捷活络的脑瓜子——这是多年来公诉同行总结出的经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白天阅卷、提审、观摩他人开庭,晚上阅读大量的法律书籍,充实提高自己。就这样,徐玭在短时间内自学拿到了法律本科毕业证。多少个日夜,周围人总能看到她伏案工作的身影,听见她急匆匆的脚步声。记不清加过多少个夜班,也记不清牺牲过多少个休息日,她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旁每一个人,这种不服输、不言弃的精神逐渐换取了同行们的肯定。 

  2003年,她承办了一起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账本案,案情复杂,厚厚的资料堆成小山,多达13本。然而那时,徐玭正患有急性肠炎,病痛折磨得她上呕下泻,近乎体力不支。但此案涉及国企改制,又是全省首例,上级非常重视,要求层层汇报,时间相当紧迫。为了按时拿出汇报材料,她带病上岗,在家一边打点滴、一边阅卷至凌晨。只要病情稍有好转,便马不停蹄地跑到评估公司了解与案情相关的会计知识和专业知识,尽最大可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光评估公司,她就跑了有4次,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询问,一次一次对比,终于将所有的涉案专业知识一一弄懂。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法庭上,律师以为公诉人不懂专业知识,企图设下种种陷阱,但都被她一一破解,顺利完成了公诉任务。 

  

  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勤学好问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进取心与不服输的劲头,她很快适应并胜任了公诉工作。17年的公诉生涯,承办案件500余件,无一错案;两次荣获“全市优秀公诉人”,代表宜春市院参加全省公诉实务竞赛获团体二等奖;先后担任主诉检察官、公诉科副科长,逐步从一个初来乍到的小丫头成长为一名业务精湛的女主诉检察官…… 

  默默奉献,政工岗位开创新天地 

  2008年,由于工作需要,徐玭被调至政工科任副科长,从公诉的台前来到综合部门的“幕后”。 

  原以为离开了公诉科工作会轻松些,谁知政工工作更为繁琐、细致、任务更重。她总结了政工工作的三个特点:杂、繁、赶。说它“杂”,是说它要管的事杂,面对的部门、窗口多;说它“繁”,是指要处理的文件、材料太多,有时一天5、6个文件,忙起来脚不沾地;说它“赶”,是说时间赶,接手的常是上级或有关部门较急的材料,有时一天,甚至半天就得回复。面对岗位的转换,往日公诉的光彩夺目已渐行渐远,但徐玭心里却从不计较这些个人得失,她总是说:“人在聚光灯下赢得鲜花和掌声的确是件很美妙的事情,但如果在默默无闻的幕后同样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我想那样的人生也一定很出彩。” 

  

  作为科长的参谋助手,徐玭除了要协助科长抓好检察政治工作外,还要常常给领导出谋划策。2010年,该院公众满意度测评排名始终在末位徘徊,如何改进工作方式提升满意度成为摆在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满意度测评归属政工口,经深思熟虑,徐玭提出了深入最基层去宣传的方案,得到了检察长的批准与大力支持。就这样,徐玭带领着新进的几个干警起早贪黑、翻山越岭,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厂矿、社区、学校和老百姓家中分发宣传单,播放宣传广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检察宣传,几乎走遍了袁州区的各个行政村。期间,长途跋涉、水土不服使她腹泻难忍,繁重而不规律的工作又火上浇油,让她的胃也闹起了“革命”。但她深感老百姓对检察工作的陌生,眼看着一份份还没发完的宣传单,她顾不上这些,匆匆吃下几片药便继续前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0年下半年的公众满意度测评该院取得了全省第8名的好成绩,比上半年足足前进了78名。她也因此被市检察院荣记个人三等功。 

  虽然不办案了,但多年的办案情结还时常萦绕其心间。为了挽救更多的失足青年,作为市、区两级普法先进工作者,她义务担任了多个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近年来共上法制课50余堂。因讲课生动幽默、通俗易懂,学生们都爱亲切地称她为:“徐校长”。 

  

  爱岗敬业是这个浮躁的时代更需的品格,徐玭正是它的践行者。2010-2013年,袁州区院连续四届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面对沉甸甸的成绩,同志们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不计较个人得失、忙忙碌碌的身影…… 

  勇于担当,树立敬老扶幼好榜样 

  生活中的徐玭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妻子,一个敬老扶幼的好女儿,好儿媳,好嫂子……  

  1994年,徐玭与在医专任教的阿龙喜结连理。阿龙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上有年迈体弱的父母,下有四个年少弟妹。而她家却是几代的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这场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当时令许多人不解。面对亲朋好友的质疑,徐玭笑着说:“我不图啥,只图他人好,最重要的是,他是个大孝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结婚前几年,日子过得还算幸福平静。可好日子却总是脚步匆匆,1998年,仿佛是一个黑色的梦魇,使她至今回想都不由心悸。那一年,正当徐玭事业上有所起色,家庭也欲添新丁之时,一生敬仰的父亲因突发心肌梗塞离她而去,母亲在半年后也随父亲离开人世。不到一个月,家公又因突发脑淤血瘫痪在床。双亲的接连离世,家庭的巨大变故给徐玭带来无尽的悲伤。她寄希望于肚里孩子健康出生,稍微缓解亲人缺失的苦痛。然而,祸不单行,精神的压力使30岁的她又一次流产了。养育自己数十年的至亲至爱再也不复相见,一心渴求的孩子也没能保住,巨大的痛苦湮没着她。悲痛之际,她不得不面对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家公的病倒瘫痪谁来照料?丈夫是长子,几个弟妹还都年少,无经济来源。是承担还是逃避?她犹豫过也迷茫过,但看到丈夫渴望的眼神,她选择了坚强,与丈夫一起勇挑生活的重担。 

  为了让家公的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她毅然决定将其从农村老家接到城里照料。当时许多亲朋好友都劝她:“你把老爷子接来治疗,就意味着他一家老小都会过来,你可要想好啊,这不是闹着玩的” 。此时的徐玭,早已领悟到婚姻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她略带轻松地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嘛,我也没办法呀!”话语间,似乎是那么轻松,但家庭的辛酸又有谁人知。就这样,丈夫一家5口从老家来到宜春。常言道:“长兄如父,长嫂如娘。”没有房子,她就出面向学校领导申请,没有床,她就向亲朋好友借,没有棉絮,她亲自给弹……大到弟妹的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小到衣服鞋子的配备,她将心中对亲生父母的爱,对亲生父母来不及尽完的孝心延续到了两位老人和家庭身上。 

  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家公2年后生活能部分自理。虽然前年因再次突发脑淤血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但他走得很安详。如今,她的小姑子、小叔子个个有了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而徐玭对这个家无私的照料与付出,一根根爬上头顶的银丝便是最为真实的见证。45岁的她,因长期操劳患上了高血压、慢性胃炎、双膝退行性性变等多种疾病。“我是家中最小的,嫂子就像妈一样,如果没有嫂子,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律师……”她的小叔子经常这么说,也许,这样一句简短却饱含亲情的话,就是对她二十年来对家庭始终如一的最好认可与安慰。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做个最好的你。”徐玭始终牢记这句话。从事检察工作二十多年来,她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她淡泊名利,勤恳实干,用辛勤、创新和奉献收获着大家的赞许和认可,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坚持做最好的自己,做“溪边最好的小树”。 

版权所有:江西省人民检察院 地址:南昌市北京东路222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