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宜春市检察机关部署开展高标准农田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护及其他耕地保护问题办理了一批相关案件,结合办案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今年以来,全市聚焦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紧紧围绕省人大常委会“公益诉讼江西行”活动及省院“助力耕地保护 护航粮食安全”专项监督,继续加大办案力度,持续监督回头看,助力“守住耕地红线”。
一、多渠道收集耕地保护问题线索。一是加强与市县两级人大、政协机关沟通联络,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中收集了一批有关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的情况反映;二是运用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中心数据库,从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中心向宜春市检察院推送的海量投诉、举报工单中,通过关键词筛查、大数据分析比对等方式,提取涉及耕地保护重点问题线索近百余条;三是强化公益诉讼检察与刑事检察内部协作,从非法占用农用地、串通投标罪刑事案件以及职务犯罪案件中发现耕地保护领域公益诉讼问题线索。四是对省院下发的耕地卫星图斑实地核查,从自然资源部门调取土地卫片遥感监测数据,结合运用无人机拍摄获取非法占用耕地线索。五是注重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络。走访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对非法占用耕地等情况摸排。
二、市级院领办两级院一体推进。在开展高标准农田专项监督中,宜春市检察院选取10个县(市、区)26个村的3.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实地勘验,统一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并制定了专门的调查取证工作指引供基层院参考。对于现场实地查勘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向基层院交办线索并明确调查方向和取证工作内容。一是对于虚增工程量问题,宜春市检察院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对工程量进行实地复核并出具测绘报告,发现虚增农田建设面积、虚增单灌溉水渠和机耕道长度、虚增混凝土方量等问题8个。二是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及后期管护问题,市县两级院对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等高标行业标准逐一核查,发现土地平整后田内高差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灌溉渠道两侧填土不够、T槽漏水渗水、农田输配电设施缺失损毁以及灌溉水渠和排水沟堵塞无人清理、机耕道和生产路损坏未及时修复等问题93个。三是对于高标准农田非农(粮)化问题,通过实地查勘并比对自然资源部门的土地地类图,发现占用高标准农田种植绿化草皮、药材及挖塘养鱼养虾等问题7个。宜春市检察院针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向宜春市农业农村局制发检察建议,各县(市、区)院针对各地发现的个性问题分别向当地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并同步移送问题清单和调查核实的证据材料,行政机关主动认领检察机关调查取证发现的问题,并积极组织整改。
三、持续跟进监督整改进展。制发检察建议后,检察机关与农业农村等部门研讨整改工作方案,并以实地复核、座谈会等形式跟进整改进展;农业农村等部门多措并举将检察建议内容落实落细,切实耕地质量。一是多部门联动开展拉网式排查,实行销号式整改。对于检察机关调查取证发现的高标准农田具体问题,宜春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水利局下发《宜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拉网式摸排和整改工作方案》,对2017年以来的项目进行全面拉网式排查,自行发现问题280个并逐个销号整改。核减相关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款200余万元;以重新平整土地、清理砂石、修缮水渠、管涵、排水沟、机耕道、配齐输电设施等方式修复高标准农田1.3万余亩;推行“县、乡、村三级田长制”网格化管护模式,落实管护风险保障金1200万元;依法查处非法占用、损毁高标准农田案件6件,恢复被用于种植草皮、药材及养殖鱼虾的高标准农田2300余亩。二是组织专题培训,提升责任主体建设和管护意识。在对具体问题整改的基础上,宜春市农业农村局专门举办“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提升培训班”,组织项目施工、监理、高标准建设村理事会及建后管护人员参加,重点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等方面加强培训,提升建设和管护水平。三是强力推进建章立制,助力诉源治理。为做好制发检察建议的下半篇文章,宜春市检察院结合案件办理就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向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监委报送专题调研报告并得到批示肯定,宜春市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专门出台了《宜春市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宜春市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实施意见》,为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提供了制度保障,提升社会治理效能。